【教改之窗】坚持问题导向—— 我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发布者:新闻中心审批人发布时间:2016-10-21

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热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改革强有力的突破口。为了研究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的课程考核形式单一、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大、学生平时学习不够努力、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学校从2014年底开始启动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B》为样本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径。经过两至三个学期的运行,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为了实施该项改革工作,以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考核为出发点,理学院自2014年起多次召开公共基础课考核方式专题研讨会,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的实施方案,于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开展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B》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工作。

针对《高等数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多、学时长的特点,实施了《基于学习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改革》。采取平时成绩评价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和考核,在考勤和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次随堂测试环节,规范随堂测试试卷命题和测试工作,加强测试过程中巡视和监督力度。考核方式改革后,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调整为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70%。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阶段性评价,卷面及格人数、卷面及格率和卷面平均成绩均有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高等数学总评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针对《大学物理B》课程各章内容相对独立、连贯性不大的特点,实施了《基于分段式考核的考核方式改革》。将原有的课程期末考试分为两个阶段性考试,分别在第10教学周左右和期末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考试内容包括力学和热学部分,第二阶段考试内容为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部分,两个阶段性考试内容相互独立、不重叠,合理设计和论证各阶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

根据课程基本要求及两段考试内容的学时分配比例,《大学物理B》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第一阶段考试成绩和第二阶段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两次阶段考试成绩共占总成绩的80%。经过两个学期实践,整体上达到了预期效果,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物理B》考试成绩,大大降低了总成绩的不及格率。

《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B》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在师生中产生了较好反响,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主动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率明显增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的形成。

教务处 理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