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建模式 助推革命老区科学发展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11-24

           编者按: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当前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些欠发达地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存在多种问题。如何推进地方科学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重要方向。
  广西百色市,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在全国极具特殊性、典型性。近年来,百色市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以创先争优活动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加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和强化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新探索,取得可喜成效。不仅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矛盾纠纷,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也取得新突破。
  今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在广西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在百色市调研时,对其“农事村办”的做法给予肯定。
  此外,百色市跨省区建立联合党组织的做法及“农家课堂”工作得到了中组部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农事村办”工作还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一致肯定并作出批示,被作为经验在全国、全区推广。
  百色,在我国地理版图上较为特殊。它位于广西西部,北与贵州接壤,西与云南毗邻,东与南宁市相连,南与越南交界,是一个连接三省两国的边境城市。
  这片英雄的土地,因百色起义而生辉,因绚丽的民族风情和风景奇观而多彩。长达360.5公里的边境线,使其长期承担着守边和发展的双重任务。这里山区占总面积的95.4%,水库移民高达12万多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
  近年来,百色正在以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中国生态铝工业基地、西南出海通道的交通枢纽而迅速崛起,加速由传统农业地区向现代新工业基地转变。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441.8亿元,比2005年增长84%,排全区第六位;固定资产投资531.5亿元,比2005年增长2倍,排全区第4位;财政收入完成56.8亿元,比2005年增长0.74倍,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44.5%提高到2009年的51.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783元提高到2009年的3064元,走上了以资源换产业,建设工业新市的发展快车道。
  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该市清醒认识到,百色要实现从老少边山穷地区向现代新工业基地的科学转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必须发挥强大的政治优势,提高政治动员力、执行力,必须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百色市委书记刘正东认为:“越是社会转型加快,越需要加强基层党建;越是基层党建,越需要具体的抓手和载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
  百色市现有党的基层组织8067个,其中党委304个,党总支部552个,党支部7211个,共有党员160181名。通过近几年积极探索,百色市基层党建工作亮点纷呈。“农事村办”、“农家课堂”培训工程、跨省区建立库区联合党支部工作等党建工作先后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百色市走出一条革命老区加快转型中以特色党建促科学发展的新路,真正实现了党建成本最小化、执政效益最大化。
  创新“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乡关系已由以城带乡向城乡交融发展的新阶段转变。传统的行政条块分割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二元结构还比较突出,城乡党建资源不能互补,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党员教育管理城乡分割,城乡矛盾、企业与村屯矛盾、跨区域性权属纠纷等问题突出,发展与稳定都有不同的隐患和问题存在。
  这种情况再加上山区的阻隔和封闭,问题就更加突出。以百色为例,该市95.4%的区域属于山区。多年来,城区的经济发展较快,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经济发展较弱,城区的党建资源较丰富,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基层党建的资源非常乏匮,城乡差别较大。
  为统筹城乡各项事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百色市从结对帮扶入手,大力开展“十百千万”结对共建活动,全市30多名厅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结合联系点工作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组织100多家企业与基层党组织结对联建,组织城区1000多个市、县(区)直机关事业单位与基层党组织结对联建,组织城区机关事业单位7万多名党员与基层党员开展个人结对“一帮一”帮扶活动。以这项活动来实现以城带乡、以强帮弱、以先帮后的目的,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2008年初,在总结以往“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城乡帮扶工作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百色市开展了“城乡互动,先锋同行”活动,探索“党委部门帮弱村、政府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专业部门帮特色产业村”等结对模式,效果较好。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百色市总结推广这种办法,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连、利益相关、工作相促、习俗相同的原则,实行“工作一体规划、资源一体配置、事务一体管理、服务一体开展、考评一体进行”的思路,不断创新城乡党组织的联建模式。
  一是实行跨省联建。按照同一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党员群众的意愿,突破地域和行政体制的限制,创新组建跨省区域联合党组织。
  百色市乐业县雅长乡尾沟村与贵州省册亨县双江镇平华村位于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龙滩电站的尾部,两村相距仅3.3公里。以前由于所属省份不同,加上存在土地纠纷、水面养殖相争等问题,两村群众积怨较深。今年5月,乐业县主动与贵州省册亨县协商并组建了跨省区域联合党总支部,实现了两县村屯学习共建、资源共享、组织共建、产业共兴、稳定共保、项目共推的目标。目前,两村共发展网箱养鱼1000多箱,发展库汊养鱼800多亩。
  二是实行村村联建。采取强村带弱村的形式,将同一区域内,产业相同、习俗相近的不同行政村联合起来共同组建联合党组织。
  乐业县甘田镇大坪村属甘田镇最偏远的村之一,地处乐业县、田林县3个乡镇4个行政村的交汇处,乐业、田林县有效整合乐业县甘田镇大坪村、逻沙乡党雄村,田林两县浪平乡弄鞋村、西华村等4个村的资源,联合组建了大坪联合党总支部。目前,联合党总支部先后共成功调解邻里纠纷21起,落实发展优质核桃种植项目1500亩,并争取资金478万元实施了大坪农贸市场、学校扩建改造、辖区村屯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和房屋立面改造等工程项目。
  三是实行村企联建。打破行业界限,按照以企带村、村企整合、工农互助的思路,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探索建立村(居)企联合党组织。
  靖西县广西信发铝电公司每采1吨矿石提取1元,用作与周边村结对共建项目的建设经费。平果县广西强强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捐资600多万元帮助雷感社区援建基础设施,并吸纳雷感社区党员群众300人进厂务工。在建的百色至靖西、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沿路的部分乡(镇)、村(屯)党组织以“以项目同行、为党旗添辉”为主题,与高速公路指挥部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双方在共同推动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同时,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市国资委党委根据所监管企业的实际,坚持双向互动,双向受益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村企共建、企业与社区共建活动,目前已结成村企共建对子7对、企业与社区共建对子2对。
  四是实行村机联建。依托“农事村办”、“农情乡解”等党建品牌平台,在机关与农村中开展以“经济部门联系穷村、党委部门联系弱村、政法部门联系乱村、业务部门联系产业村”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结对共建活动。
  百色市商务局在与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中,根据中平村香葱产业发展需要,帮助村民引进新品种,不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帮助中平村联系解决香葱销路问题,多方面、多渠道开展帮扶工作,有力促进了中平村新农村建设。目前,中平村已形成3000多亩香葱种植产业,日收购、外运香葱2万斤以上,仅此项农民收入达1500万元,中平村已成为百色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五是实行居机联建。选择一些居住人口多、人员复杂的社区与附近机关结对,做到资源共享。百色市分别选择了右江区龙景街道七塘社区、右江区百城街道文明社区和平果县马头镇城北社区开展以“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岗位”,“党组织联创、党员结对”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党员“八小时内外”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社区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六是实行校乡联建。发挥全市高等院校和市级医疗事业单位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通过共建形式,帮助基层单位理清发展思路、提升业务水平。
  今年8月,百色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与田阳县百育镇卫生院开展“校乡党建结对共建”活动,右江民族医学院每年将安排百育镇卫生院3名同志到学院进修学习,定期到百育镇卫生组织开展以手术示范、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技术指导等为内容的培训工作,认真指导百育镇卫生院制订完善各项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实现结对双方医疗、教学、科研视频对接,帮助加快实现卫生院“一无、二有、三配套”(即无危房,有业务用房和生活用房,人员、设备和管理三配套)目标。
  七是实行村协联建。强化龙头企业产业带动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群众增收。
  田东县金荣纸业有限公司作为地方农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门组建了思林镇竹子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采取“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竹产业,并积极为农户种植竹子提供贷款担保,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公司、合作社、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共同体,降低了风险,实现种植规模化。目前,该公司共为种植竹子的农户提供担保贷款2000多万元,在该公司的带动下,田东县共建成竹子种植示范基地12个,发展竹子种植农户4万多个,全县竹子种植面积达17万亩,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八是县县联建。发挥河谷县资金、产业、人才等优势,加大对“两翼”山区县份发展帮扶力度,不断深化全市区域间经济社会合作。通过实行企地联建,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辐射带动企业当地周边村(社区)的建设。
  两年来,百色市共有联建共建对子1946个,开展结对帮扶活动14595次。目前,百色市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2008年,百色市“城乡互动,先锋同行”工作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工作创新评比综合二等奖和最佳应用价值奖。
  百色市“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创造性地探索建立了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通过城乡生产要素、智力资源等方面的合理配置,使城乡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党建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双赢”,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百色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互动的新阶段。
  创新实践载体依托“农事村办”等载体抓手搭建基层党建新平台
  实践一再证明,要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必须依托良好的载体,把工作落实到具体载体上,把着力点放到一两个带动全局、群众接受、干部可操作的工作抓手上,体现到干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工作上,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近年来,百色市在创新党建工作上探索形成了不少新载体、新抓手,创造了“农事村办”、“农家课堂”、“城乡互动、先锋同行”等促进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方式、新办法,成为全国全区有影响的工作品牌。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百色市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以过去创新的一系列载体和抓手,不断总结、深化、提升,以“农事村办”为重点,在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等各行业、各领域都形成了结合行业特点,紧扣行业职能的活动平台和工作载体,创先争优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上。
  农村:以深化“农事村办”为重点,通过完善“农事村办”体系、配套实施乡镇体制改革和县直行政机关简政放权,制定配套政策,把政府服务窗口前移进村,“农事村办”现已成为村级党组织、农村党员创先进、当优秀的舞台,也成为县、乡机关单位争当服务基层标兵的平台。
  “农事村办”服务体系成为便民惠民、锤炼基层党员干部、增进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平台。
  全市各县(区)“农事村办”服务中心 12个,建立乡镇“农事村办”服务站133个,村级“农事村办”服务站397个,服务覆盖1804个行政村,形成了以村级服务站为前台,以乡镇服务中心为枢纽,以县政务服务为中心的农村服务体系。
  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事服务需要,推行乡镇“一办三中心”模式,对乡镇各站所实行:保留现行机构、编制经费不变,业务一岗多责,人员统一调配的办法,整合各办、站、所干部力量,组建党政综合办公室、产业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政策法律服务中心为基本模式的“一办三中心”,把60%以上的干部放到驻村服务岗位,把乡镇七站八所的工作人员、乡镇公务员、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和村两委干部定期派到“农事村办”服务站,受理群众各种事务,办理各种生产生活、政策法律事项,开展党员服务等活动。基本做到了“一般农事代办不出村、农业生产经营和科技服务不出村、经常性文体活动不出村、小病医治不出村、一般矛盾调解不出村、一般审批事项办理不出村。”
  “农事村办”服务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创先争优有事可抓、有活可做,既使群众得实惠,又锤炼了党员干部。
  农村党组织成为“农事村办”服务群众的主体,他们通过干部设岗定责,党员设岗定诺,把党员干部安排到农事代办、种养经营示范、调解矛盾纠纷、党员义工、农家课堂、文化中心户等一系列岗位上。目前,全市2563名村干部成为农事代办员,农村党员服务岗位1418个,农村党员干部在农村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农”基本服务不出村,也促进了机关干部工作方式和作风的转变。建立“农事村办”服务体系和“一办三中心”模式,把乡镇干部的主要力量转到村办服务上,在开展党员培训服务、政务服务、产业服务、文化卫生服务、法律服务中,百色各级党组织注重把机关干部作风整顿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争当“服务基层标兵”和“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引导涉农服务领域各单位党员干部投入基层服务上来,为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
  在抓好“农事村办”这个平台的同时,百色还根据街道社区、国有企业、机关单位、文教卫生系统、非公有制企业等各类单位党组织的特点,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载体和抓手,推动各领域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街道社区:以开展“双建双好”活动为主要载体,组织开展“双建”(即创建党建示范社区、创建文明和谐社区)、“双好”(即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好、党员服务社区居民好)活动,组织有就岗能力的党员进行竞岗,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组织党员在争创星级社区、和谐社区、服务群众中争先进当优秀。
  国有企业:以创建“四好”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为主要载体,突出企业特色,在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企业稳定上争当先锋。
  机关单位:以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争当服务标兵”活动为主要载体。把创先争优与机关作风整顿结合起来,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单位政风排名公示、查处机关作风案件三大活动,推进机关各项任务工作有效落实,让党组织在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上争创先进。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以开展“三推三创”活动为主要载体,突出行风整顿,组织党员在优化行业服务,促进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上当先锋创优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开展“促进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活动为主要载体,突出诚信经营和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与周边社会和谐问题,组织党员在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和谐发展上当先锋。
  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当前,我国部分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党组织成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有的村党组织多是一些“守摊型”干部,缺少致富本领,有的村党组织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后续力量匮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坚持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对新形势下提高党员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意义重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并强调要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
  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的“老少边山穷”地区,百色市坚持围绕农村改革发展这一主题,着眼于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双带”能力,探索创新培训方式,推进农村党员大培训。
  围绕提高村“两委”干部带领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实施“领头雁”培训工程。
  近几年来,百色市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由市、县(区)党委组织部牵头,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市一级主要负责对重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并会同县(区)对全市 1804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面轮训,县(区)、乡镇主要负责对村委会主任及村“两委”其他成员、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他们坚持以德为先开展教育培训,在突出抓好全市20个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立足需求与质量,不断创新培训模式,通过有计划组织村干部开展菜单式自选培训、取经式异地培训、军队式拓展培训、学历式集中培训等,切实提高村“两委”干部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去年,百色市已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15期,共培训村党组织书记870多人次。各县(区)也先后举办培训班 600多期,培训村“两委”干部11100多人次。目前百色市接受在职大专学历教育的村“两委”干部421人,接受在职中专学历教育的村“两委”干部796人。
  围绕提高农村党员带头就业创业和带领群众就业创业的能力,推进农村党员技能大培训。
  百色市认真贯彻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农民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能力,以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市场经济知识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采取政府出资的方式免费培训返乡人员。
  面对超过7万名的返乡农民和1700名流动党员,百色市各级党组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主动应对金融危机,变“危机”为“机遇”,市财政先后安排100万多元资金,各县(区)财政也安排不少于50万元的资金,专门用于返乡农村流动党员、农民工和企业待岗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同时,他们还有效整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资源,依托百色职业学院及县(区)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以农村党员群众劳动转移就业、创业培训为主的农村党员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其再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2009年,百色市先后在百色职业技术学院开办 3期维修电工、焊工培训班,参训学员 300人,学员毕业后与用工单位签约就业300人,转移就业率达100%。
  围绕提高农村党员党性修养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推进农村党员专题专项培训工作。
  百色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四地一带一枢纽”的发展思路,按照对具有学习能力的农村党员进行不少于20个学时的集中培训的要求,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农村党员的特点,按需施教,按分级分类的要求,重点抓好党支部书记专项培训、“农家课堂”户主专项培训、劳动力就业创业专项培训、农村经纪人专项培训、种养大户专项培训、农村维稳骨干专项培训、农村新经济社会组织负责人专项培训、新农村规划建设专项培训、农业机械手专项培训和“文化致富工程”专项培训等“十大”专题专项培训。
  在培训活动中,他们还注重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工作,积极扩建远程教育网点,拓展丰富教学内容,深入基层服务指导,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党性修养和“双带”能力。
  目前,百色市70%的农村党员干部和30%的农民群众学到了1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创新动力机制建立基层党建长效机制保障地方科学发展
  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是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近年来,百色市紧紧围绕“建设工业新市,改善老区民生”的主题,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整个活动的主线,以解决影响百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在发展方式、政策体制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管得住、行得通、用得好的新制度,围绕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推进科学发展的战斗堡垒,把广大党员锻造成为推进科学发展的时代先锋这个主题,紧紧把握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大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保障百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以“城乡互动、先锋同行”为抓手,建立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发展新机制。坚持“组织一体建设,资源一体配置,党员一体共管,服务一体开展,考核一体进行”的工作思路,利用“城乡互动、先锋同行”平台,广泛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在建立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发展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平果县把党建工作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盘来谋划,大力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创和结对共建工作,建立了组织联建、党员联管、实事联办、发展联推、人才联培等城乡互动五大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针对基层学校、卫生院和农村等战线长、单位分散,管理难度大,党建工作开展难的问题,百色市积极探索在市、县(区)教育局、卫生局分别成立党建工委,在农村、社区、企业探索推行“村企联建”、“村村联建”、“村居联建”、“企企联建”等模式,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如通过组建教育工委,落实1名工委书记、1—2名工委副书记和1—2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行业的党建工作,进一步理顺了党组织与行政管理两条线的关系,实现了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探索党员发展新模式,建立“源头工程”长效机制。为破解党员发展后续乏人的难题,创新党员发展模式,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高中以及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新路子,百色市全面实施发展党员“源头工程”,在学校、农村建立了发展党员的长效机制。
  百色高中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已有20多名学生向校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一经验得到中央学习实践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学习实践活动推进会上进行推广。百色靖西县创新了“一方为主”、“两地培养考察”、建立“三库三制三措施”的“123”工作法,探索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科学方法并建立长效机制,该县渠洋镇通过“123”工作法在 11073名外出务工人员中推选出116名优秀人员,确定20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已发展预备党员10名。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地方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