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大学责任担当教育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12-16

    我国的责任担当教育由来已久。从《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到胡锦涛同志对青年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殷切寄语,都昭示了我们的民族观念与教育理念中重视培育责任意识、强调责任担当教育。责任贯穿于一个人的生命,贯穿于一个民族的发展与繁荣,贯穿于一个国家的兴旺崛起。责任担当教育可谓人才培养中的软黄金,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方向罗盘,是青年报效祖国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条件,是塑造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融会贯通阶段,大学时代是青年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奋斗意识等形成并固化的重要时期,在大学生中有效地开展责任担当教育势在必行。责任担当教育也必然是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校培养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引下,我们必须系统地将责任担当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中渗透责任担当的精神内涵与道德尺度;我们必须指导学生高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读书的理想旗帜,并将之转化为勇担责任、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善待自我的实际行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责任担当教育面临着新的历史情况、新的价值观念、新的教育模式等众多挑战。如何深刻剖析责任担当教育的内涵,探讨责任担当教育的实施方式,评价责任担当教育的接受效果等值得我们深思。
    一、责任担当教育的内涵探究
    责任担当教育的内涵在于教育者通过合理、科学、有效的手段和载体使青年学生明确责任,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并内化为自主行为。从认知角度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明确责任,即明确担当什么;其次是探讨途径,即如何承担责任;第三是践行责任,即以实际行动承担责任。
    当代青年应该担当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来认识。从宏观上讲,是指社会责任,就是个人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繁荣与进步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从中观上讲,是指人际责任,即个人与家庭、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从微观上讲,是指自我责任,就是自我对其个人人生、事业、发展及生命所承担的主体责任。
    青年如何担当自己所承担的三种责任?其方式和渠道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包含的情感本质和道德内涵却十分相似。感恩是理解责任的源头。感国家和民族的渊源之恩、感父母亲人的养育之恩、感社会与他人的互助之恩都是理解自我责任的最初感悟。自信是承担责任的基石。相信自我的能力是感恩践行,勇担责任的力量源泉。爱是责任担当的动力。对祖国的热爱让青年挥洒热血、对亲人的挚爱让青年孝心拳拳、对他人和自我的深爱让青年满怀热忱。沟通是有效担当责任的渠道。良好的沟通让青年享受权利、明确义务,也让青年在与他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交融中找到勇担责任的最好方式。
    践行是责任担当意识过渡为日常行为的现实表现,其最终目标是责任担当意识内化为习惯和无意识行动。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项检验标准。践行责任意识需要外在环境与内在道德修养的和谐统一。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剖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受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及自身因素等多种元素影响。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与价值观念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对祖国、民族、亲人和社会深怀热爱,乐观自信,敢于承担责任。他们重视自我价值,张扬个性,对事业、人生有较深刻的理解。他们富于激情,渴望沟通,维权意识强烈,善于思考权利义务。
    在肯定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有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不同程度上具有实用性、利己性和矛盾性,主要表现在:在理想追求上,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在责任观念上,重视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忽视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在宏观上热爱祖国但未能落实到脚踏实地的行动;在中观上他们希望得到尊重、理解但未能很好地尊重、理解他人;在微观上他们向往美好人生、事业成功但对于挫折和失败认识不足。
    三、责任担当教育的实施方式
    开展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要紧密围绕其内涵,本着认知和内化的客观过程开展工作,适应青年的思想行为特点,尊重大学生的人生成长规律,分层次、有目的的进行。
    1、紧扣核心问题,构建责任担当教育的系统体系
    开展责任担当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途径和内化推进,形成完整的责任担当教育体系。一方面必须将责任担当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有效形成正确的责任内涵认识。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和丰富责任担当教育的途径与载体,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以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志愿服务、讲座报告等鲜活的载体让大学生体会、感悟责任担当的过程。
    2、把握认识规律,推进责任担当教育的过程递进
    要充分认识责任担当教育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的过程,体现不同阶段的不同教育内涵。入学之初要积极加强责任担当教育的认识教育,使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人际责任和自我责任。随着学生学习生活的进程,以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不断承担责任,回报自我理想、回报师恩亲恩,回报祖国社会,最重要的是将厚重的责任感和高远的理想转化为刻苦读书、奋进成才的实际行动。在学生面向社会竞争的阶段适时地加强职业责任教育、人才使命教育、国情与行业教育,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目标。如此促进责任担当教育最终的行为内化,让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成为心灵的烙印,使之受益终身。
    3、贴近学生实际,提高责任担当教育的实施效果
    贴近学生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以达到不空谈、不浮夸的效果。例如以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典型作为榜样,给同学以共鸣;邀请杰出校友和公众人物与学生交流,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关注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责任担当的内涵,如考试与学业诚信、经济困难与自立自强等。
    4、呼吁社会关注,优化责任担当教育的大环境
    责任担当教育是一个从认知到行为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互动是难以实现的。作为高校,首先要充分加强与学生家庭建立畅通的渠道,共同构建责任担当教育的体系。其次要强化全员育人,将教育、管理、服务作为责任担当教育的实施载体,以良好的风范熏陶学生、以公平的政策激励学生、以完善的资源设施保障学生。第三要引入社会教育资源,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使责任担当教育成为大学教育和青年成长的有效环节。
    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点燃学生的理想之火,并给学生的理想插上有力的翅膀。精英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很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还要激发学生谋划和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追求。这种追求是责任担当教育的初衷,也是责任担当教育的永恒目标。时代呼唤高扬理想、勇担责任、大胆创新的人才;时代赋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育精英人才的使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握规律,深入开展责任担当教育,努力培养引领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的精英人才。(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卢中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