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群众爱学“理论”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05-05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切实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已成为宣传思想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开展理论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个人认为关键要做到“三个结合”。

  供给与需求结合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在于管用。干部群众对理论的需求,说到底就是渴望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能从理论上得到解答。

  要找准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关心问题的结合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建立和完善舆情调研机制,开展“书面问计、网上问策、调研问政”等活动,深入基层了解干部群众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和理论需求,准确把握大众的思想动态,及时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高理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

  要树立宣传教育分众化目标,做到因人而异。对领导干部,应着眼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对普通党员,应积极开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对基层群众,应从现实问题和身边事情入手,提高其自觉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对理论内容内涵的研究提炼,做到通俗易懂。实践证明,科学理论在内容上的表达越是简洁精练,就越能在社会大众中获得广泛的传播。要切实改变文风,多用简明易懂、准确生动的语言宣讲理论知识,做到“普通话”和“地方话”相结合,少一些抽象概念、多一些事实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让人们感到可亲可近、可学可用。

  传统与现代结合

  积极延伸触点,构建一张理论宣传大网络,扩大理论宣传教育覆盖面,努力使党的理论、政策传遍千家万户,深入干群心里。

  要加强传统宣传阵地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建设,继续深化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发挥其在基层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利用宣传窗、宣传栏、黑板报在基层的宣传引导作用,推广“和谐榜”等反映群众生活新风的载体经验;继续发挥传统媒体的理论宣传作用,以生活化的内容和通俗化的表达方式,宣传党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进一步发挥新兴媒体理论宣传的优势。在继续办好《绍兴理论》数字电视频道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利用公交车载电视这一贴近群众生活的传播媒体,制作一批以事说理、通俗易懂的动画短片;探索推广嵊州“映前三分钟”的做法经验,制作一批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短片,在城镇影院及乡镇流动电影放映前进行宣传普及;探索利用手机报这一新兴媒体,制作一批紧贴时政热点、短小通俗的理论小贴士,结合手机新闻,即时传送给广大群众;进一步构筑理论宣传的网络平台,开设网上理论频道,积极开展网上教学、网上论坛等。

  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要求,优化整合理论教育队伍,完善教育、培训、使用、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理论工作者的理论修养和引导水平;要建立完善理论大众化专家库,广泛吸纳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党政领导干部、高校专家学者、基层宣讲骨干、大学生村官、优秀企业家、先进模范人物等,充分调动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土专家”、“田秀才”等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形成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强大合力。

  继承与创新结合

  要建立完善理论大众化的领导机制。各级党委负有领导和指导理论学习的重要职责,尤其是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把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要建立完善资源整合机制。理论大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理论研究等环节。要改变理论大众化只是宣传部门职责这一观念,建立完善由宣传部门牵头协调,纪检、组织、党校等部门共同参与,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党组织负责实施的工作联动机制。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宣传部门牵头,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理论宣传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理论宣传教育的合力。

  要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按照每年每人不少于5元的标准列支理论教育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各级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向农村、街道、社区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为开展理论宣传教育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