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根据学校党委统一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开学第一堂思政课活动。
课前,各课程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思路,统一制作参考课件与讲稿,为课程高质量实施奠定基础。
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张海滨老师以“为什么要在9月3日开展‘大阅兵’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抗战胜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意义,并借助杨靖宇、戴万龄等东北抗联英雄事迹,生动阐释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李琳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为主线,从回溯抗战艰苦历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汲取成长力量三方面,引导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断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史明志,以学增慧,以行践诺。
马兆俐老师强调,抗战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书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王帅老师以大连地区抗日历史为切入点,生动讲述英烈“以生命赴使命”的故事;通过对比今昔边境戍边战士的坚守,阐释“和平从来不是历史常态,而是有人负重前行”的深刻含义。互动环节中,通过让学生们分享身边“平凡英雄”事迹的方式深刻体会“铭记”与“开创”的时代关联。
郭霞老师从爱国情怀凝聚民族力量、民族气节唤起自强意志、英雄气概淬炼拼搏精神、必胜信念铸就复兴伟业四方面梳理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讲授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同学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奋发努力、报效祖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教师蔡静以“铭记与担当”为主题,通过齐唱国歌、观看阅兵式、开展主题研讨和理论讲授等方式,引导青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刘一老师以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为课程导入,带领学生回顾了中国人民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引导学生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弘扬抗战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梦想,奋发进取,做光荣自豪的中国人。
邵宇老师通过抗日战争爆发时中日两国经济总量、钢产量、石油产量、军队装备等数据对比导入课程,突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艰辛及付出的沉重代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阅兵的意义在于铭记历史、珍视和平、面向未来。
李萌老师以辽宁“抗日战争起始地”的红色资源为切入点,结合阅兵仪式阐释弘扬抗战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在实践中成长,将专业所学奉献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本次“开学第一课”主题鲜明、内容厚重、形式多样,通过系统深入的抗战历史与精神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了使命担当,为培养新时代有志青年筑牢思想根基。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撰稿人:张海滨、李大棚
责任编辑:冯文艳、李志楠
审核发布:吴卫卫、付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