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以“算力赋能未来,高性能驱动产学研新发展”为主题的2025算力发展专家研讨会在我校黑石礁校区图书馆多功能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陈润生院士,中国工程院张宏科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兴伟,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宁振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张云泉研究员,我校校长杜明、校党委副书记李智军出席大会。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中国航发动力(606所)、大连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大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企业和高校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出席大会。研讨会开幕式由李智军主持。
张云泉代表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成为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基础设施。实现算力资源的弹性调度与高效共享、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安全可信标准统一的算力服务生态都是我们必须共同面对和破解的关键课题。本次研讨会旨在依托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优势,结合产业界的技术落地与实践经验,共同探索高性能算力赋能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杜明代表学校致辞,强调学校始终牢记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使命,在以水产与海洋为特色的学科建设中,积极探索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传统学科创新突破与转型升级。他重点介绍了我校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思考,特别是在算力赋能育种、养殖、捕捞、加工等水产关键环节的具体路径与方法研究。他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汇聚专家智慧,破解“人工智能+水产养殖”发展中的关键难题,推动该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主题报告和专题讨论由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秘书长安静主持,宁振波作了题为“坚持制造业创新 构建软件新生态”的主题报告。
在研讨交流环节,张宏科院士指出,算力产业涵盖算力源、算力网与算力服务三大板块,当前我国算力源建设已具规模,重点在于提升现有算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亟需通过网络技术突破促进算力资源高效共享与应用。
陈润生院士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当前人工智能整合了人类已公开的广泛知识,构建出前所未有的智能平台。他指出,人工智能已具备超越已有知识边界的生成能力,推动其实现重大科学发现是未来重要方向。目前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尤其在模型架构的原创性创新方面存在大量机遇。
王兴伟提出,高性能的核心在于在有限算力基础上通过创新实现高效率。当前人工智能发展中过度追求算力规模与模型参数的路径,并未触及智能的本质,应回归原理性创新,探索实现真正智能的新方法与新路径。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鸿庆研究员,中国航发动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常鸿雯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主任王宇华教授,大连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设计师李春亭,大连国合海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书记、副总经理刘斐,东北电力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李建坡教授,我校大连市智慧渔业重点实验室主任于红教授等专家,分别围绕“高性能算力驱动行业创新变革”“产学研用协同视角下的算力生态建设”和“科研范式转型推动全链条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各自领域的见解与实践。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与我校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算力工作组、北京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大连市智慧渔业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会议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研讨,凝聚了算力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共识,为推动算力与科研、教育及产业协同,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学校科技处(合作发展办公室)、信息工程学院部分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撰稿人:胡泽元、李志楠
责任编辑:于洋、付常兵
审核发布:张永春、邓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