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0月21日,我校举行第八十期蓝色讲坛“连海连心·同心讲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学习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大连民族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张利国教授担任主讲人,作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报告。
报告会前,校党委书记衣庆焘会见了张利国,详细介绍了学校事业发展和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情况,并就今后双方加强合作交流提出要求。

报告会中,张利国围绕三大核心维度进行深度阐释,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背景,系统梳理其历史脉络与时代必然性;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宏观视角解析其战略价值;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结合理论要义与现实案例,层层递进地提升师生对这一重要思想的认知。


在交流环节,7位师生代表结合自身工作与学习经历分享心得。其中,思政课教师孙大志以“互通共融”为核心,从民族史视角进行学理性阐释;思政课教师陈曦作为相关课程负责人,聚焦课程建设,分享了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共同体意识的具体经验。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辅导员刘欣宇以“月饼”为文化纽带,拓宽了加强民族学生情感联结、提升学生工作实效的思路;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团委书记周宇颂则结合学生工作经验,阐述了民族工作落地见效的具体路径。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新疆籍研究生甄善美结合家庭经历讲述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2023级维吾尔族学生迪丽努尔·买买提艾力分享了自己求学的成长与感悟;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藏族学生尼玛则畅谈了大学学习对个人视野拓展与能力提升的影响。

在点评环节,张利国高度评价了我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实践探索,认为学校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的模式,将这一重要思想转化为“有形、有感、有效”的育人行动,实现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有机结合,切实践行了党的民族政策。
此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夯实了我校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为后续推进相关工作、构建各民族师生团结互助的校园氛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形成“有形、有感、有效”的校园民族工作局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党委统战部、党委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同志及全校辅导员代表、思政课教师代表、各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主题活动。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学生工作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撰稿人: 陈曦、如克亚、李志楠
责任编辑:杨蓬、吴卫卫、刘雪清
审核发布:周东旭、邓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