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集萃思想火花的灯塔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11-19

来源:人民网  作者: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石志刚

引言

  历经数载,辛勤耕耘,金冲及先生终于完成了《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四卷本)这部史学巨著的创作。金冲及先生凭借着他深厚扎实的史学功底,睿智成熟的思维张力,真挚热情的情感蕴藏,细而不繁的叙事策略,洞若观火的智慧思想,奉献出这样一部既能让读者知晓历史的真相又能提升读者的思维品质的巨作,实属难能可贵。当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的时候,心情仍然激动不已,沉浸在金先生叙述的历史情境中不能自拔。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总共是四卷本,主要描述了在二十世纪这一百年中,中国人民是怎样一步一步走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复兴之路。它用无比鲜明的历史事实,无比深刻的历史逻辑,无比丰富的历史情感,将中国人民的这种复兴之路表现得更加令人信服。《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主要有八个章节,从“步入二十世纪的前夜”谈起,历叙“推倒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五四运动唤起的新觉醒”、“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南京政府的最初几年”,以“工农红军的苦斗”作结。这本书的第一卷,在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人民斗争风采和先进阶级推动历史进步方面,有着浓重的笔墨描述,同时,对汇合到其中的各种势力各种情况各种人物作了条分缕析地评价和分析,让我们今天的人们读起来都十分信服,觉得写得好,符合历史的本来状况。下面,我从高屋建瓴地剖析诠释和充满深情地解读叙述这两个角度来谈一下对这本书第一卷的感受和认识。

  高屋建瓴地剖析诠释

  金先生架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必然会选取一个着眼点,也就是以怎样一种方式来进入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叙述。他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生缘由和背景向前追溯到了中日甲午战争这个历史时段。将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的发生发展等诸多历史大事统筹到了第一卷的叙述当中。形成一个前后联系紧密又互相补充印证的整体。他在叙述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得感受到他那高屋建瓴地对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深入剖析,这一点也就成为他与其他历史学家的一个重要区别。

  “对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中国是怎样进入二十世纪的仿佛已十分遥远。他们也许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处在何等深重的苦难中;也很难体会到,那一代中国人在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的艰难岁月里,是怎样为祖国的悲惨命运承受着巨大痛苦的煎熬。”金先生以这样一种独特而又带有历史智性的笔法开始了史纲的叙述。与我们一起重温了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几个重大历史事件。他没有沉溺于历史细节的勾勒中,而是用精微的笔法客观地再现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并且用一种高屋建瓴般的目光与识见,剖析了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与教训,还能将这些历史事件放到整个近代历史长河中来作比较,为下面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叙述,提供了一种新的史学思考视角,并连同二十世纪诸多历史大事一起构成了那段恢弘历史的思考范本。中国自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更加朝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方向发展,民族危机和国家危难更加凸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从来不是百般忍耐屈辱和灾难的民族。他们在越加危险和危难的境地,就越能萌发反抗的决心和信心。在甲午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军官,为了民族大义和国家安全,勇敢地承担起反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在戊戌变法中,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立宪派”,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且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投入到改革变法当中,哪怕深遭屠戮也心甘情愿。在义和团运动中,在练武之人的率领之下,从民间底层爆发了轰轰烈烈地爱国运动。这种爱国运动一经爆发,便震动全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和帝国主义侵略者。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后,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和反抗,使得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虽然这几次重大的历史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金先生也很详细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但是,金先生更能站到历史的高端,给予这些仁人志士包括人民群众这种反抗精神和意义以最高褒奖。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反抗精神的存在,我们就更好理解“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我们也就明白了历史是怎样地不断地向前推进的原因。这份反抗精神就成为下一步历史进步的推动力和助推器,在今后的历次重大进步活动中得以完美释放。用金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历史的发展是一种活的流体,一旦时机成熟,它便会不可遏制地向前猛进,而且往往会加速地向前推进,不断呈现出原先没有的新的色彩。”当历史进入到二十世纪,当辛亥革命的爆发、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个紧接着一个地出现,你就会明白历史是怎样承接着过去,也是怎样引导着未来。辛亥革命的爆发,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被誉为“历史剧变”,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这次革命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朽统治长期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金先生精辟地概括出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由辛亥革命所树立起的民主思想,被五四爱国青年很好地继承起来,并在五四运动中,为了反抗卖国者和帝国主义,勇敢地行动了起来。金先生这样写到:“五四爱国运动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像从天降落的狂飙一样,迅猛地席卷全国,从大城市直到偏僻乡镇。千百万人热血沸腾地为救亡图存而奔走相告。人们不仅对祖国的命运充满忧患意识,并且勇敢地探索未来。”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由其树立起来的科学精神更加广泛地传播到全国各地。紧接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领导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最终促成了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以极快的速度成立了一个有组织力有战斗力的团体,他们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为武器,在民族危亡的时代,聚集了大批奔走于时代洪流中的先进分子,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尽管这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力量还不是很强大,但它代表着一种新兴力量,并且预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的任务就是要从一个高端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正如金先生的一段话所说:“凡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新事物,尽管最初力量很小,尽管在成长的进程中难以避免种种困难和挫折,会经历一些迂回曲折的道路,但它终究是任何陈腐力量阻挡不住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大众就是这样一种能够代表历史潮流发展的新事物,它最终能够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二十世纪初爆发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有其巨大的历史功绩,也有着时代和自身发展的局限,从中也有很多供人借鉴的教训,金先生也都毫不避讳地指了出来。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经验的缺乏和所面对的反动势力的强大,不免也在革命征途中走了一些弯路。金先生如实叙述这些教训的同时,更把它当做经验的汲取,为后来人所学习借鉴。

  从金先生以一种高的历史角度结构文章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史学家,是怎样用深邃的历史眼光来纵贯历史的发展,将历史线性的发展脉络,历史容量的丰富内涵,精准地叙述和表现出来,为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诞生,到怎样地发展壮大,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提供了确凿的历史说明。

  充满深情地解读叙述

  历史是一种对发生过的事实的记载,不仅要做到再现事实这一过程,而且还要用真挚深婉的情感来表现历史事实。只是再现历史事实,不免让读者陷入索然无味的阅读枯燥中。用热情真挚的情感激发历史事实,发生碰撞,产生思想火花,就能够带给人更深切地记忆和印象,同时也更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金先生的历史著作之所以能够一贯地打动人,启迪人的思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真挚的情感来叙述历史事实,在叙事中,与历史人物和事件共呼吸。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国家处于灭亡的边缘。对这一段历史怎样叙述,用什么样的口吻来传递紧张凝重的时代氛围,就成为能否打动读者的一个关键点。如果仍然选用平铺直叙的语言来展示当时的历史画面,那是不能够贴切地传达出当时人们普遍的焦急的心声的。金先生用一种深沉凝重的情感方式,传递出当时那种乌云欲来的危难形势以及人们在这种危难形势下的勃发斗志。“人们一旦发觉自己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便不能不对过去的传统信条进行深刻的反思,尽力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外部世界,力图从中汲取足以挽救民族危亡的力量,寻求国家的新的出路。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救亡成为近代启蒙运动的真正动力和起点。”不用这种真挚的语调来叙述当时的历史背景,怎能够让我们今天的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当时局势的威迫,到了不寻求出路就会灭亡的边际,国家大义,个人担当,就都在其中有了生动的表现。

    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明确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组织严密的政党领导,这场革命因为没有触动统治阶级所依赖的阶级基础而最终归于失败。当时的一部分人和现在的一些人没有从历史发展的高度和革命发展的规律来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或低估了辛亥革命的作用和影响。金先生则用坚定的语调写到:“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由一代又一代革命者,经过一个多世纪前仆后继的顽强努力,才取得了胜利。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完成这个任务,但它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梯。”他极其睿智又有坚定地点明了辛亥革命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价值,对于引导当代的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也是当时革命志士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一种暴力尝试,忽视了他们的初衷,就不能真正地理解革命的意义。

  当作者叙述到宋教仁为政党政治积极奔走呐喊并最终被无耻的反动派杀害这一事实时,十分痛心但又十分理智地分析其失败的原因,用饱含深情的笔调表达自己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不能一蹴而就。如果袁世凯所代表的旧社会势力,不但没有被触动,而且还掌握着一切实际权力的时候,如果不经过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单靠搬用西方民主政治的某些组织形式和议事程序,以为就可以解决中国的问题,那不是太可笑了吗?”这段话既充分说明了教训带给人的深刻影响,同时也传递出这样一个历史经验,那就是资本主义救国方案在旧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一种新兴的阶级和力量才能担当历史的重任。

  接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新鲜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率领民众爆发出那样大的威势力量,这一点历史事实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先后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而祖国和人们的悲惨处境又驱使他们产生一种特殊的紧迫感,无法长时间地从事一般议论和研究,而要求尽快把志同道合的人集合在一起,投入改造社会的实际活动。这便是中国共产党所以会那么快创立起来的原因所在。”金先生的这段话就足以回答上述那个问题。在这种叙述的语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机活力以及人们对它的拥护,也更加让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为有一个这样伟大光荣的党而骄傲自傲。

  金先生的笔致是真诚的,叙述是真挚的,从这种真诚和真挚中,我们能够明白祖国在怎样的窘困艰险环境中,将历史责任的担当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大众。而这种历史责任的担当又是怎样从爱国者和革命者手中传递,金先生也都作了清晰的表述。

  结语

  历史的车轮以如此快的速度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回想二十世纪特别是其初期,中国人民在面临深重的内忧外患的时候,经过了反复观察和比较,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他们利益的代表和领导团体,经过千难万险,经过披荆斩棘,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以一种新的昂扬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金先生用历史点亮人的心灵,集聚起一座思想的灯塔,用理性服人,用情感动人,从而让我们能够从内心深处反省历史,思索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