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到底是最好的落实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03-18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求实》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关键在于落实》,强调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要“狠抓落实、善抓落实”。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省以下党委换届之际,习近平同志再提“抓落实”,寓意深刻,时机精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一抓到底是最好的落实,抓出成效是最好的检验。

  为什么要一抓到底?曾看到一个故事,有个国王病了,试了无数名医的药方,总也不见啥疗效。几近绝望之际,有人推荐了一位乡间老大夫,连吃数副药后,病慢慢好了。国王就问,你这个方子好啊,什么神方啊?老大夫看了看以前的方子说,以前的方子都对症,只是陛下没有坚持下来罢了。没有一抓到底、卓有成效的落实,好决策也不一定有好落实,好药方也不一定见到好疗效。实干兴邦,空谈误国。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现在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缺的是真抓实干,缺的是将工作一抓到底的毅力、勇气和方法,缺的是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步步见实效的执行,导致有些工作、有些部署在落实中打了折扣,“沙滩流水不到头”,得不到全面、彻底的贯彻落实。不落实就会“落空”,再好的决策也成了“一纸空文”。落实成了“软肋”,是党之痛、国之痛、民之痛,是所有“顽疾”久拖不决的总根源。

  因此,把中央的“顶层设计”转变为基层动力,必须要解决“中间”问题,疏通执行通道,破解“落实难”问题。如何破解?除了下决心狠抓落实,一抓到底,没有别的捷径可走。

  怎样一抓到底?

  一要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制。树立抓落实是本职,不抓落实是失职,抓不好落实是不称职的理念,把工作任务细化到人,分工负责,让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都是负责人,层层传递压力,激发动力。以前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现在的动车组是“节节有动力”,理念的创新和高度的配合成就了动车组的高标准高速度。我们也要借鉴这一理念,让人人都是落实主体,都要发力给力,杜绝浑水摸鱼、偷懒耍滑,杜绝权责分离,出了问题连“板子”都没处打。

  二要加强督导沟通。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在一线抓,及时发现和破解工作进展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作按计划顺利开展。

  三要树立重视基层一线的导向。领导干部要身子往下沉,眼睛向下看,蹲在一线抓落实,推广“一线工作法”。工作在一线,问题在一线,出成果在一线,选干部也要在一线。要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兑现奖惩,凭实绩选干部,以发展论英雄,把“一线”打造成干事创业最靓的“风景线”。

  四要有一股苦干实干拼命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昂扬战斗精神。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点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有位抓发展卓有成效的县委书记说自己用的是“五上精神”,即:“狠上、豁上、冲上、拼上、摽上”。如果说决策花一分的功夫,落实要用九分的功夫。抓落实确实很苦很累很受难为,但不受难为中央的决策在基层就落不了地,见不到实效,发展的步伐就大打折扣,各种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顽疾”就仍然在“冥顽不化”。只要精神在,办法总比困难多,各级干部都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勇克“顽疾”。

  五要讲究科学。光有冲劲还不行,还要巧干、科学干。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发展速度、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不加思索,照搬照抄,机械呆板地落实中央政策,是最巧妙的“怠工”,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要吃透中央精神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集思广益,科学谋划,出台地方的“实施细则”,主动地、创造性地抓落实,确保见到实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期待基层这根抓落实的“针”,能够“落地如扎坑”,不漂浮不走样,针针到位,确保中央“十二五”规划、党委换届等重要决策部署的“图样”,能在中国辽阔大地上绣出一幅美丽的“盛世中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