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论坛】服务大局 主动作为 在有效引领中赢得青年

发布者:新闻中心审批人发布时间:2015-06-30

服务大局 主动作为  在有效引领中赢得青年
彭本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我国高校在青年意识形态引导方面的前沿阵地地位,这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动员、总部署。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要认真领会和全面落实《意见》精神,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也是党对共青团工作第一位的要求。高校共青团要在新形势下,树立“新常态思维”、“互联网思维”和“服务大局思维”,做好思想教育、团属新媒体和校园文化工作,在服务学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主动作为中战胜挑战,在有效引领中赢得青年。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青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树立“新常态思维”,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个领域、各项工作都呈现出一种“新常态”,在这样大背景下,共青团要努力适应时代潮流,积极调整思路,应用“新常态思维”来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调,把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做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要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首先,要深入做好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工作。重视“面”、“线”结合,把理论学习工作做足、做深、做细,要突出青年学生、青年骨干、团干部等重点群体,努力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其次,要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中国梦”融入校史文化,充分挖掘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大学”在国家建设中的独特贡献;要将“中国梦”融入励志文化,化解网络暮气、俗气、戾气,激发校园“正能量”;要将“中国梦”融入时尚文化,形成彰显青年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确保学生对教育内容愿意看、肯分享、爱讨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宣传教育优势,引导青年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去,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宣传青年模范典型。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正能量,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起青年学生的激情与梦想。其次,广泛开展实践活动。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实践育人工作,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业见习等实践载体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于实处用力、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组织绘画、书法、摄影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艺术文化教育活动,把党团组织的“大道理”变为易懂乐道的“小道理”,引导青年学生在结合时代精神中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成为继承传统、走向未来的新一代。
      二、树立“互联网思维”,做好团属新媒体工作
    当今时代,互联网的无处不在,极大的改变了文化的生产、传播的途径和消费的方式,在丰富交流手段、渠道和载体的同时,更为共青团做好青年的宣传思想引导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共青团的工作,要树立“互联网意识”,把做好新媒体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以此为突破口实现我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互联网思维”既不是天马行空般的随意颠覆,也不是空喊口号式的生搬硬造,而是需要专注当下、极致当下、口碑当下。首先,要专注当下。共青团要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不能有分心迟疑,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青年成长的新特点、新规律,只有始终专注于每个互联网热词的产生,每一款APP软件的流行,不断在互联网上尝试每一种引导服务青年的创新手段,才能见微知著,洞悉潮流动向,把握青年群体的最新诉求,找到做好工作的灵感。其次,要极致当下。在互联网包罗万象的信息中,共青团要努力宣传引导青年思潮,把最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最有意义。要善做“看不见的宣传”,“最好的宣传要让被宣传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走,却以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最大限度的用“接地气”的交流来减少说教灌输,用“高大上”的形式来摆脱严肃刻板,用“小清新”的文字来告别条条框框,让有形的宣传引导化为对青年人无形的潜移默化。最后,要口碑当下。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口碑,未来所有好的青年宣传引导活动,都要靠口口相传的口碑“火”起来,都要靠线上线下的结合“聚”起来。只有在活动的最开始策划,就考虑到了线上线下青年的不同诉求,同步互动,高度融合,通过线下活动充实线上内容,把线上预热作为线下发动,才能做出最佳的人际口碑传播效应。
      做好我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要在我校全媒体工作模式的指导下,开展以线上线下一体化为方向的团属新媒体建设工程。第一,强化顶层设计。不断丰富完善校学生会宣传部职能,成立媒体信息中心,负责规划统筹推进我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建设和应用工作。开展团属新媒体工作立项研究,制定《大连海洋大学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应用实施路线图》,建构以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内容供给、品牌活动和机制完善为主体的立体式、多层次的总体框架和布局,加强工作指导和力量整合。第二,优化队伍建设。要建立高效、精准的新媒体联系指挥平台,开展“十百千”队伍建设,即,精选校园意见领袖、思政教师和学生骨干,建立20人规模的“舆情引导团”,100人规模的“原创策划团”和1000人规模的“网络宣传团”。力争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引导有力、能力出众的网络宣传员队伍,培养团有、团用的网上意见领袖,营造清朗、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舆论环境。第三,整合线上阵地。要深度整合校团委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完善大连海洋大学共青团在线的各项功能,加强学校团组织四级微博、微信体系建设,结合我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需求,开发“校园手机报”及APP应用服务。第四,充实线下阵地。继续办好励志讲坛、先锋微讲堂和周末团校等团属阵地,邀请名家、名师、名人来我校与青年学生进行交流,将线下阵地作为共青团在线的重要支撑。第五,强化内容供给。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节点和规律,结合开学、迎新、考试、就业、社团招新、重大校园活动等契机,设计、打造新颖且有价值、受欢迎、影响大的品牌活动,形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
      三、树立“服务大局思维”,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高校共青团要主动树立服务大局的思维,围绕教学中心和人才培养根本任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打造高品位育人环境。共青团要主动占领舆论宣传阵地,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舆论宣传工具,深入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理论,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营造高品位、宽领域、多层次、主旋律突出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定期举办各类的学术报告和第二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
      重视团学干部培训,加强校园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和学生骨干分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打造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不但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同时也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和现实突破口。要树立科学的学生干部观念,全面辩证地看待学生干部角色。要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科学的学生干部选用机制,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激发每个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上让各级各类干部都有唱主角的机会。要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上,考虑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内容和形式。
      积极开展精品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以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科技创作活动。积极开展以提高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内容的美育活动。积极开展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多方面技能为目的的社团活动。
      身处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面对多元变化的青年,共青团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作为大连海洋大学的共青团干部,应该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决心,在服务学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主动作为中战胜挑战,在有效引领中赢得青年,深入青年群体,倾听青年心声,汇聚青年智慧,凝聚青年力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高水平海洋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校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