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越磨砺,越青春——我校学生男篮荣获首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第八名侧记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5-08-19

    “通过这次比赛证明,这支球队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未来的几年,成绩也会更加优秀。”这是一个现场观众的看法,也是关注和期盼这支队伍所有人的心声。8月7日,在吉林农业大学体育馆,我校大学生男子篮球队以79:59的成绩战胜西南政法大学,进入全国8强。据了解,去年我校取得了大连市的冠军。本次比赛是我校首次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并最终取得首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第八名的好成绩,为海大赢得了喜悦与荣光。   
    8月2日-8月10日,首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全国总决赛在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举行,全国共有来自27个省、区、市的32支代表队参加本届赛事。据了解,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改革后,将比赛分为“精英组”和“阳光组”,其中“阳光组”比赛要求参赛球员为全日制本科生(不包含专科和研究生),不包括体育特招生和专科生。
    我校本次参赛的队伍由来自各学院的11名学生队员组成,他们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却拥有着对篮球、对学校一样的热情与执着。据了解,7月18日接到参赛通知,正值我校暑假开始的时候,有许多同学已经考完试带着行李准备回家,有的甚至已经回到了家。可接到了参赛通知,他们义无反顾赶了回来。“我们的同学真的是好样的!有的同学都到了大连北站了,还有的同学刚下车还没到家门口,听到了参赛通知还是赶了回来。”“尤其是李振鑫和王大鹏,他们两个今年已经毕业了,刚刚签了工作不久,为了学校的篮球赛又回到了队伍。”体育部主任鲁志强说道。 
    七月的大连,烈日炎炎,酷暑难耐。接到参赛消息就匆忙集合集训的同学们开始了艰苦的训练日程。每天早上5点15分起床,进行4000米的耐力跑,接着进行投篮训练。早上要求每个人投中150-300个球,集训(阶段)的目标是早上每个人共进3000个。训练的时间段定在上午9点到11点,下午4点到7点,尽管尽量避开了最热的时间,但是高强度的训练对队员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要求仍是很大的考验。教练李金鹏说:“队员们训练真的十分刻苦,除了睡觉,余下的时间几乎都在训练。但他们无一掉队,全部都坚持了下来。”就这样,篮球队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精心准备、刻苦训练,奔赴“战场”。 
    比赛中,我们的队员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前几场的成绩也十分理想。8月4日,第一场主队对战甘肃农业大学,取得了86:50的优秀成绩。8月6日,对战青海民族大学,以70:49大比分获胜,并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进入16强。在我校晋级8强战的关键时刻,副校长张国琛亲临赛场,为篮球队鼓劲加油,学校主要领导也来电鼓励篮球队再接再厉,队员们深受鼓舞,拼劲十足,终于以79:59战胜西南政法大学进入全国8强。场上的队员和场下为其加油的每一位海大人,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
    “我们发挥得真的是特别好,无论是球的传导还是篮板的保护。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在和西南政法大学比赛的时候,他们队伍有一个身高两米零六的中锋,实力也很强。但是我们都攻克了下来。这让大家看到了咱们这支队伍的潜力。”一直在现场陪伴着的学生王强说道。
    “能够参加这次比赛,要感谢校领导和体育部领导的支持、关心和帮助。其实能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比赛的,实力都不会弱。一开始我们也没有想太多,因为比赛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比赛中的不尽人意之处难免会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南方和北方同学在篮球打法上的略微差异,领先或落后两队不同分差对队员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等等。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放得还不够开。我们对于全国性大赛的经验还是太少。这次比赛经历就是最好的历练。”教练李金鹏说。 
    第一次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大学生联赛,我校的队员们不仅在场上表现突出,场下的表现也令人称赞。不管是训练还是去食堂吃饭,队员都集体行动、统一服装,站队整齐,而且在赛后还主动清理场地周边的垃圾,让人称赞不已。
    全国第8名,这份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同样也承载了所有篮球老师十几年教学、训练工作的成果。篮球不是一个人的狂欢,而是一群人的舞台。有这样一群甘苦与共的队友、朋友,大家才有拼搏的动力,因为他们肩负的不仅仅是荣誉和梦想,还有所有海大人的殷殷期盼。  
    虽然没能再前进取得更好的成绩,但赛场上队员们挥洒的汗水,跑动的身影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战场”上的输赢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在拼搏向上、不断磨砺的过程中,我们早已收获太多。在海大人心中,我们的每一位队员都是最棒的,请大家记住这群可爱的大男孩:4号葛俊臣、5号袁枫、6号王大鹏、8号高玉鑫、9号徐晓野、10号宝实、11号易森、12号李振鑫、13号刘旭、14号王明磊、15号丁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支队伍还会一直走下去,越磨砺,越青春,为海大争得荣光。

 

大海大记者团   学生记者 李博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