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组织师生观看全国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影片《我要当老师》

发布者:新闻中心审批人发布时间:2024-05-0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月8日,我校组织师生观看由教育部指导的全国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影片《我要当老师》,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强出席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80余人参加观影。

    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的献礼,影片讲述了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孙恒在中学政治课教师高怀德的教育引导下,主动选择并努力成长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两代思政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真挚情怀。

    观影结束后,在场师生纷纷表示,电影用真情实感生动演绎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从中更加体会到了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邱金英:影片是一部温暖人心的教育电影,深度呈现了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展现了思政课建设的不凡历程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崭新精神风貌。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我会更加关心和支持老师们的成长,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带领全体师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马兆俐:影片聚焦党和国家教育强国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真实反映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崇高使命和赤诚情怀。电影中很多点都让我找到了共鸣,感触颇深。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三尺讲台上,只有律己敬业、以身立教、修身养德,才能收获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效果。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像电影中的老师一样,不仅要做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经师”,也要做塑造灵魂、塑造观念、塑造新人的“人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李辉:“遇见一位好老师是幸运,成为一名好老师是幸福!”影片讲述了青年思政课教师孙恒在育人过程中成长为合格思政课教师的心路历程。令人感触颇深的是像高怀德那样的老一辈思政人用自己的坚持和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了孙恒的成长,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新时代称职的思政课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李大棚:影片以艺术的形式立体呈现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成长心路历程,展现了思政课教师这一群体为培育时代新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所肩负的重任和付出的努力,其“爱生如子”的情怀、无怨无悔的品格、坚定崇高的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仰和尊重。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这部影片思想深刻,给人以鼓舞和激励,也促使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律己敬业、以身立教、修身养德,为党育好人、为国育好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郝晓: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以担负起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重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作为青年教师,我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向总书记提出的“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目标迈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沈文静:“我要帮孩子们找到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影片中孙老师的内心写照,也是我们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内心独白。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思政课老师,也面临着如何上好课,如何与学生相处才能给学生内心深处很强的触动的困难。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努力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能力,努力成长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黄慧敏:影片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和价值引领课,电影中“教师的使命,不单单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让我记忆尤为深刻。一方书桌,三尺讲台是我的梦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在憧憬和向往之余,我倍感肩上责任重大,期待未来我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讲授“有温度的课”,以青春的奋斗回应教育初心的召唤。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研究生于嘉欣:观看影片后我深思不已。在我眼中,老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他们为祖国、为社会培养一批批人才,也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如电影中所讲,老师不仅仅要教会孩子们书本中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优良品德。在电影中新老两代思政课老师带着希望与期盼去教育学生。在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中,我们深受启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我要扎扎实实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明白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让自己在成长中不断丰满羽翼,去做逐梦的雄鹰。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