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辽宁省政府主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赋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行动暨成果对接会”在沈阳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李智军应邀出席开幕式。在签约仪式环节,我校与中国海洋大学、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订“海水养殖动物基因组选择育种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合作协议。
会议期间,由我校承办的海洋科学领域成果对接会在沈阳市友谊宾馆召开。会议以“科技赋能海洋经济,创新驱动蓝色振兴”为主题。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海波,大连工业大学副校长周大勇,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监督评估与科研诚信处处长吕锡洋及相关同志,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宁波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我校等全国海洋科学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和涉海企业的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及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李智军主持。
张海波在致辞中对参会专家表示欢迎。他指出,辽宁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出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建设科技强省的战略部署。近年来,辽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同时,辽宁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凭借丰富的海洋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备的创新要素,在海洋科学研究方面成绩斐然。他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多来辽沈大地走走看看,为辽宁的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出谋划策、加油助力,让新时代东北振兴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学术报告环节,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聚焦海洋科学前沿领域展开深入分享,宁波大学李成华研究员解析“刺参新颖 NLRC4 受体家族成员功能”,为海水养殖免疫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中国海洋大学李贤教授探讨“养殖环境与水产鱼类福利”,助力设施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郇聘研究员分享“海洋贝类基因编辑技术”,为优良品种培育开辟新路径;上海交通大学周利研究员介绍“极地船舶设计冰载荷预报技术”,其原创的海冰环向裂纹法破解了极地装备关键难题;中国海洋大学王赛教授阐释“海洋食品生物加工生物传感监控技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我校孙洁洁教授探究“养殖贝类炎性死亡机制及防治策略”,为贝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会上,与会专家紧扣海洋科学前沿领域展开深入研讨,倾智破解发展瓶颈,共谋科研新路径,以科技深度赋能辽宁海洋经济,全力激活蓝色振兴引擎,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科技处(合作发展办公室)
撰稿人:李建伟、李志楠
责任编辑:韩蕾、刘洋
审核发布:郝振林、邓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