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种质创新工程重大专项项目推进会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召开。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许爱东、农村科技处处长何欣妍、创新平台建设处二级调研员付岩,我校校长杜明、校党委副书记李智军,特邀专家及各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和骨干人员参加会议。
作为辽宁省海洋渔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我校牵头承担了“海参、海胆种质创制技术研发与新品种培育”“北方海洋经济动物种质创新与应用”“北方鱼类种质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三大省重大专项项目,获批财政经费1500万元。
推进会上,各团队系统汇报了阶段进展,并展示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丁君教授牵头项目构建了刺参、海胆专属种质资源库,解析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机制,成功开发出中间球海胆抗病育种芯片,培育出3个海参、海胆新品系,实现了“基础—应用—产业”贯通创新;霍忠明教授牵头项目建成了北黄海特色经济物种种质资源库,研发出国际首个蛤仔育种基因芯片“连芯一号”,选育出5个优质抗逆贝类与鱼类新品系,并通过营口良种繁育基地和陆海接力养殖示范,显著提升了产业韧性与竞争力;郝振林教授牵头的项目即将全面启动北方鱼类种质创新攻关,着力破解种质资源不清和优良品种缺乏等关键技术瓶颈,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种源保障。
该系列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在海洋水产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影响力,推动了种业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为辽宁省海洋经济补齐短板、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核心种源保障。项目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将有力促进辽宁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我国海洋强国目标贡献辽宁智慧与力量。
来源:科技处(合作发展办公室)
撰稿人:李建伟、李志楠
责任编辑:韩蕾、刘洋
审核发布:郝振林、邓立志